全飞秒激光

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的原理,是直接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极小的飞秒激光切口,将微透镜取出。相当于在角膜上“制作一副镜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人的眼角膜可分为5层,从外到内分别是: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全飞秒是一种在眼角膜上进行的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厚度及曲率,从而矫正视力。

手术中,飞秒激光需穿过角膜的上皮层与前弹力层,在基质层进行两次深度不同的扫描,形成一个透镜,然后在边缘作2-4MM弧形小切口,通过小切口分离透镜并取出。

全飞秒优点:全飞秒使用的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一次重大革命突破,它全程应用飞秒激光技术的光爆破原理来完成,具有无瓣、微创、无痛、快捷、无刀、视觉质量好等特点。

全飞秒手术优点:

安全稳定

2-4mm超微小激光切口,使角膜表层神经保持完好,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无瓣无忧

没有术后的角膜瓣移位的可能,运动无后顾之忧。

手术过程快捷舒适

单眼手术时间仅为23秒,全程无声、无味、无痛。

恢复快、质量佳

术后4小时即可重获清晰视力,术后用眼感觉良好。

 

全飞秒手术适应人群

1、年龄在18-50周岁,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内(300~800度之间为最佳);

2、散光500度以内,远视不能矫治;

3、近视度数稳定,每年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

4、无其他眼科疾病,无全身严重疾病;

5、对视觉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6、术中配合性较好;

7、长期参与对抗性运动的特殊职业人群。

 

全飞秒手术问答:

Q:手术会不会痛?

全飞秒手术全程无痛,手术采用表面麻醉,即点眼药水麻醉,在激光扫描20秒的过程中和手术操作过程中舒适度好,不会有明显疼痛等不适,更无需注射麻药。

Q:手术有没有后遗症?

全飞秒激光手术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角膜太薄、圆锥角膜、严重干眼等人群都是不能做的,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手术效果,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并发症,因此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并无后遗症。但难免有个体差异,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术后眩光、干眼等不适。

Q:术后视力会反弹吗?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只要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术后谨遵医嘱,科学用眼,一般不会出现再次近视的情况。但如果术后任性用眼,还是有再度近视的可能。

Q:手术很快,不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要手术就是个大工程。其实近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也就十分钟左右,而且一般不需要住院;手术前会为患者的眼睛点滴麻药,不会有痛感,特别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大多是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Q:做全飞秒不会流血

全飞秒属于激光类近视手术,飞秒激光可以精准的进行组织内部的分离和切削,而且几乎没有热效应和冲击波,在整个过程中都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损伤,并且角膜上没有血管,所以不会出血。

Q:手术时需要盯着一个绿点

在爱尔眼科屈光门诊,许多患者都说做手术的时候医生会提示,注视着手术设备中的绿点尽量保持眼睛不动。其实这也是全飞秒手术的一个特点,因为激光的精准性很高,所以近视手术前都会让患者进行注视训练,在手术过程中才能与医生保持好配合。

不过也不用过度担心,手术设备具有定位及追踪功能,通过虹膜定位系统对眼睛进行追踪,一旦角膜偏离激光,比如眼珠轻微转动,激光设备会启动定位系统进行追踪,而如果转幅较大,激光会自动停止。并且爱尔眼科新引入的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通过采用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增加手术精准度,帮助患者获得更佳的视觉体验。

Q:会切削一部分角膜,度数越高切削的越多

角膜激光手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厚度来矫正屈光度。切削的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呈正相关,度数越高切削的角膜组织相对越多。在爱尔眼科会进行20余项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的禁忌证,确保角膜厚度等眼部数据符合全飞秒手术条件,才会进行手术。

Q:做完手术睡觉要带眼罩

刚做完近视手术我们需要准备偏光镜护目镜眼罩,出门的时候带上偏光镜(建议术后一个月内)可以消除虚影,减轻术后的畏光现象,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有效保护眼睛;室内佩戴护目镜防止眼睛受到意外碰撞;夜间入睡佩戴眼罩(建议术后2周内)防止在睡梦中无意识揉搓眼睛。

Q:刚做完手术,远的看清了,近的反而看不清楚?

术后一周左右视近有些困难,也无需担心,这叫生理性远视期,通常一周左右适应后就会消失。当做完近视手术矫正了眼睛的屈光状态,眼睛看近看远动用的调节跟戴眼镜时动用的调节不完全一样,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早期尤其在一周内可能会出现看近不太清楚,并且容易视觉疲劳的情况。

Q:做完手术1周眼睛不能进水

术后建议一周内避免眼内进水,洗脸和洗澡应注意,可使用毛巾或洗脸巾擦洗。术后一个月内也要避免脏水和护肤品进入眼睛,影响恢复,若不慎溅入眼内,需根据情况点滴眼药水或及时就医。

Q:术后1个月可能视力不太稳定

做完手术一个月出现视力波动属于正常,这可能是由于角膜仍处于恢复期导致的。通常手术后第二天达到或者接近理想视力,当然除了看视力表测出来的直接数据之外,衡量视觉质量还包括了夜间视力、看东西的清晰度等指标,这些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恢复。手术方式和每个人的眼部条件存在差异,术后视力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各有不同,一般恢复3-6个月视力会比较稳定。但不用担心,这期间也不会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用药:术后常用的眼药水有抗感染作用的泰利必妥眼药水和典必殊眼药水。嘱咐患者1天4次,连用1周后停药;

2、术后早期看近物时容易模糊疲劳,嘱咐患者要注意休息;

3、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接触刺激性的气体和尘埃,以免加重眼部的不适;

4、术后2周内洗头和洗脸时要避免将污水进入眼内,不要直接揉眼睛;

5、术后1个月尽量配戴太阳镜,不要游泳,不要做眼部的化妆及美容,避免异物进入眼内,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的工作,避免长时间的阅读、看电视、手机、电脑等,以免引起视力的疲劳,影响手术效果;

6、术后3个月内要避免外力碰撞术眼,以免对眼睛造成压力;

7、术后6个月内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夜间开车,1年内要合理用眼。

角膜塑形镜

#01

— 什么是角膜塑形镜 —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是一种夜间睡觉时配戴的硬性隐形眼镜,从而达到白天无需配戴框架眼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的要求(在一定度数范围之内),发育期儿童佩戴,能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据权威数据显示,角膜塑形镜对于近视的有效控制可以达到50%~80%,是目前公认的青少年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02

— 角膜塑形镜为什么能控制近视 —

角膜塑形镜的几何形状与人眼角膜前表面形态相反,也称“逆几何形态”。一般采用夜戴的方式戴在眼睛表面,睡觉时眼睑闭合产生压力,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分布不均匀,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促进角膜中央光学区在一定范围内变平坦,相当于在角膜上压出来一个凹透镜,从而达到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效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网膜周边相对中心的屈光状态由远视离焦向近视离焦改变,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视的发展,同时让孩子轻松拥有良好的裸眼视力。

#03

— 角膜塑形镜佩戴要求 —

年龄与近视增长情况

主要适合 8 岁及以上且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每年超 50 度)的青少年。这是因为此年龄段孩子的眼部发育相对稳定,且快速增长的近视度数急需有效控制手段。

近视与散光度数范围

     近视度数一般不超过 600 度,400 度以下矫治效果更佳;角膜散光度数不宜超过 150 度,否则佩戴效果会受影响。例如,若孩子近视 300 度且散光 100 度,在符合其他条件下,可能适合佩戴 OK 镜来控制近视发展。

睡眠时长要求

需保证夜间 7 – 8 小时的闭眼睡眠,以确保角膜有足够时间在镜片作用下塑形,达到理想视力矫正效果。

 

但最终能否佩戴还需专业眼科医生综合眼部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眼部炎症、角膜形态、眼压等)、孩子自理能力、家长监护力度、环境与卫生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后确定。

#04

— 角膜塑形镜适宜人群 —

近视初发年龄较小。

初次诊断,近视度数较高者。

既往使用其他防控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者。

近视度数不高,但是眼轴偏长者。

屈光参差者。(单眼近视或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150度)

运动员等特殊从业者,需要清晰视力,但白天不方便佩戴框架眼镜及接触镜者。

 

OK 镜不适合哪些人佩戴?
  如果眼睛有活动性炎症或过敏性炎症,像角膜炎、结膜炎之类的,是暂时不能佩戴 OK 镜,这就好比眼睛在 “生病” 的时候,可不能再给它增加负担啦。另外,角膜上皮细胞不健康、角膜的形态(角膜曲率)异常、严重干眼、眼部有长期的过敏等情况,也都不建议盲目选择 OK 镜。
戴了 OK 镜,度数还会增长吗?

    家长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近视度数的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不良的用眼及生活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昏暗环境中阅读、缺乏足够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及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此情况下,即便孩子佩戴了 OK 镜,也不能完全杜绝近视度数的增长,不过可以有效减缓其增长速度。OK 镜主要是运用物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眼球的过度增长起到限制作用。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小朋友效果好,度数控制得很好,有的可能就没那么理想。所以,戴了 OK 镜也不是一劳永逸,还是要注意用眼卫生,多户外活动,少看电子产品。

戴了 OK 镜,一般需要多久复查呢?
     刚戴上 OK 镜的时候,复查会比较频繁,可能第 1 周、第 2 周以及第 1 个月都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主要是为了检查眼睛对 OK 镜的适应程度,以及镜片佩戴于眼部的位置是否准确正常。当佩戴情况稳定了,一般每 1至3 个月复查一次就可以了。复查的过程就如同为眼睛安排了一场定期的 “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 OK 镜一直 “乖乖” 地为我们服务,确保 OK 镜持续稳定且有效。
OK 镜是一种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有效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在考虑给孩子佩戴 OK 镜之前,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听听专业医生的意见。同时,要严格遵守佩戴和护理的要求,定期复查,这样才能让 OK 镜真正发挥作用哟!

视觉训练有用吗?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52.6%)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53.6%)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但其实影响0-6岁儿童视力的并不仅仅只是近视,双眼视觉功能也很重要。孩子看书时无法集中视线,感觉书上的字在飞舞?看 3D 电影时没有立体感,画面都“平平无奇”?这些都可能是眼睛的视觉功能出现了问题!

 

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症状有哪些?

1.视疲劳,是双眼视异常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眼疼、眼干、眼酸胀、流泪、头疼恶心等。

2.阅读障碍,看近不能持久,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3.运动视觉能力差,在运动过程中视觉行为把握不好等。

4.对儿童青少年可能会引起调节滞后导致近视增长过快等。

5.立体视觉缺失,会影响正常开车(无法判断复杂的交通状况)和执行精细操作困难等。

视觉功能出了问题怎么办?

发现视功能异常,首先要进行正确的屈光矫正,配戴合适的眼镜,必要时佩戴加上棱镜或近附加的特殊眼镜。如戴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进行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是指利用光学或心理物理学等方法,训练双眼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眼球运动功能以及两眼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改善视疲劳,眼球运动障碍,阅读障碍等视觉功能障碍。对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是针对孩子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

爱尔眼科以科学的双眼视功能检查为根据,以提高视觉功能为目的,引进了新一代视觉训练模式——3D多媒体视觉健康训练系统+4D斜弱视视功能矫正系统。同时,通过采用六对一“院内+线上”服务模式,全程陪伴指导训练。同步国际视觉训练技术,手、眼、脑联合训练;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一站式解决方案”;专业视觉训练师团队1000+;同时,爱尔眼科还是美国视觉训练学会(COVD)会员单位,视训设备获国家二级医疗器械资质。

爱尔眼科提醒,孩子从3岁开始,双眼视觉功能逐渐完善,且能配合学看视力表。此时,家长可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更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眼部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保护孩子的眼睛。

【第二届ICC】专家齐聚,共话角膜感染与免疫性角膜病新趋势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有什么临床特点?如何诊治?

念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又是什么?

Stevens-Johnson综合症如何诊断及治疗?

羊膜在感染性角膜病治疗中可以如何应用?

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要注意什么?

……

近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角膜及眼表疾病国际论坛(2024·ICC)在长沙盛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就干眼、翼状胬肉、圆锥角膜、角膜移植、眼库、疑难角结膜病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60余份精彩的学术报告,共享前沿研究成果,推动了眼科领域的学术进步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角膜感染与免疫性角膜病论坛上,来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张美芬、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屈光与角膜病学组委员赵少贞、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感染学组组长洪晶、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吴洁、爱尔医疗集团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及角膜病学组名誉组长孙旭光、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眼表角膜科副主任刘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傅瑶、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感染学组秘书张阳,就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念珠菌性角膜炎、阿米巴角膜炎等多种角膜感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为进一步推动角膜感染与免疫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贡献智慧。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已逐渐被认识,但在临床上仍可能被大家低估。其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仍是一大挑战。”

 

张美芬在大会上分享强调了病毒性前葡萄膜炎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常见病毒类型、症状、相关疾病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她提醒提醒临床医生,遇到单眼高眼压性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并伴有虹膜萎缩时,应考虑病毒性前葡萄膜炎的可能。治疗上应规范足疗程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复发,同时对症降眼压治疗,保护视功能。

 

真菌性角膜炎致盲主因,占感染性角膜炎 50%。

 

“念珠菌性角膜炎发病隐匿、缓慢,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对于合并激素使用史、角膜移植手术史、以及长期眼表疾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念珠菌感染的可能。角膜刮片及培养仍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赵少贞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就典型病例进行了剖析。

洪晶分享了一项角膜移植失败患者的CMV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指出,CMV感染是导致再次角膜移植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再次移植后CMV主要围绕移植物造成破坏,反映了CMV感染与移植免疫的密切相关性。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急性、严重和潜在致命的皮肤反应,43%-81%伴有眼部受累,严重病例可出现角膜角化而致角膜盲。

吴洁指出,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基于既往病史及典型皮肤黏膜的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结果可辅助确诊。该病慢性期的治疗目的为治疗干眼、眼睑功能重建及眼表重建。针对相关并发症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并充分评估眼表,前期加强抗炎治疗。当临床疑诊SJ综合征时,即使组织学检查结果未确定,也应立即开始相应治疗,同时还应注意多学科联合治疗。

自20世纪40年代羊膜首次应用于眼科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类眼表疾病的治疗。

孙旭光介绍了羊膜在感染性角膜病中的应用,并指出羊膜可有效辅助治疗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但证据的级别尚不高;需要设计良好的RCTs研究,以证实对病毒性和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有效性;且需要研究基线的标准化,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引起严重角膜感染的重要原因。棘阿米巴感染起病缓慢,早期临床表现极为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以致使病情延误,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的视功能不可逆的损伤。

刘畅向大家系统介绍了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注意事项,“棘阿米巴角膜炎起病缓,易误诊。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共聚焦显微镜特点也不明显,早期治疗忌用激素。临床可依据佩戴角膜塑形镜史、起病和病程缓慢、非化脓性病灶及抗生素无效等三点进行初步诊断。”

傅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检查标准及治疗方法。

她提醒,OCP早期病变不具特异性,因此对反复的结膜炎患者行结膜活检和免疫学检查十分重要。OMM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针对性治疗可使患者终身保留生活视力,但是如误诊或延误治疗,可导致25%的患者视功能丧失。

“目前国外非棘阿米巴的角膜感染报道较多,但我国尚缺乏此类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数据,且目前常规的培养难以区分阿米巴种属。”张阳介绍。“为了解单中心阿米巴虫株的种属分布,选择2016-2021年共分离培养阿米巴虫株86株。均检出棘阿米巴属,其中14例同时检出了棘阿米巴属和Hartmannella属,占16.3%。临床中应注意非棘阿米巴感染的可能。”

【第二届ICC】爱尔眼科三大角膜病科研成果发布,赋能行业未来发展

近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角膜及眼表疾病国际论坛(2024·ICC)在长沙盛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就干眼、翼状胬肉、圆锥角膜、角膜移植、眼库、疑难角结膜病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60余份精彩的学术报告,共享前沿研究成果,推动了眼科领域的学术进步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值此论坛期间,爱尔眼科重磅发布三大科研成果,涵盖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赋能行业未来发展。

联手中科院开发AI辅助诊断系统

准确率超96%

 

曾庆延介绍《真菌性角膜炎云诊断平台》项目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超过70种真菌能引起角膜感染。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共焦显微镜技术能够活体、动态且无创地检测角膜中的真菌病原体,但该技术的诊断效果极大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水平。由于我国专业角膜医生数量有限,资源紧张,使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面临较大挑战。

基于此,ICC大会主席、爱尔眼科角膜及眼表学组副组长曾庆延教授发布了《真菌性角膜炎云诊断平台》项目。

自2020年起,针对真菌性角膜炎,行业内开始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研究。然而,由于整体可用的数据量较低,导致相关人工智能算法的泛化能力较弱。为解决这一问题,爱尔眼科汉口、北京、成都医院的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泛在计算团队,共同研发了该项目。

项目开展以来,团队构建了大规模真菌性角膜炎数据集设计以及图象扩增算法,二阶段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算法,并构建真菌性角膜炎智能辅助诊断云平台。

“我们汇总了来自武汉、北京、成都三个城市,从2015年到2022年收集的患者数据,现已形成全球庞大的共焦显微镜影像数据库。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我们成功开发了一款在线真菌性角膜炎智能辅助诊断云平台。该平台支持每位患者上传超过1000张图片,且整个上传加诊断过程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便捷性。目前,该系统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6.23%,比其他方法高出15%。”曾庆延教授表示。

胬肉手术大数据发布

为临床发展提供新思路

 

王丛香介绍《胬肉改良PERFECT大数据》项目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手术治疗面临的两大问题是高复发率和术后外观不佳。大会执行主席、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南省区角膜与眼表学组组长王丛香介绍了《胬肉改良PERFECT大数据》项目。

据了解,相关文献中提到的PERFECT手术虽然在1000例中仅1例复发,显示了其低复发优势,但手术切口大、需要游离直肌和全身麻醉,表明该手术存在明显缺点。王丛香团队通过改良PERFECT手术,并对1000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改良PERFECT手术与常规切除+结膜移植手术的效果。研究采用多中心分析,结果显示改良PERFECT手术在规范操作下,不仅复发率低,而且术后外观更佳。这一发现为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器官保存液项目发布

进一步提高供体角膜利用率

 

周奇志介绍《器官培养保存液》项目

提升供体角膜的利用率是眼科领域的一大挑战。为此,爱尔眼科·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院长周奇志教授发布了《器官培养保存液》项目。该项目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眼组织库及祝枚东教授的支持下,获得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眼组织库授权给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使用器官培养保存液配方的权利。

周奇志教授表示:“利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制剂室,我们严格控制环境,建立了标准化流程,为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方法奠定了基础。”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Eusol-C中期保存法相比,器官培养法能显著降低角膜在7天、21天、28天及35天保存期结束时的内皮丢失率和内皮细胞减少率,同时提高内皮细胞的活性。这表明器官培养法不仅能延长角膜保存时间,增加术前评估的机会,还能提高供体角膜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眼库技术水平

【第二届ICC】祝贺!爱尔眼科新一届角膜及眼表学组和青年学组正式成立

近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角膜及眼表疾病国际论坛(2024·ICC)在长沙盛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就干眼、翼状胬肉、圆锥角膜、角膜移植、眼库、疑难角结膜病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60余份精彩的学术报告,共享前沿研究成果,推动了眼科领域的学术进步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值此论坛期间,爱尔眼科重磅宣布新一届角膜及眼表学组和青年学组成立!

 

自2006年成立以来,爱尔眼科角膜及眼表学组已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他们在角膜病防盲治盲、公益救助、眼库发展、专科医生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组的核心技术团队由来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生导师带领,包含了一批在临床和科研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的中青年专家。

新一届角膜及眼表学组组长由中国医师协会眼表与干眼学组委员、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担任,名誉组长由中华眼科分会专家会员、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教授担任,他们的领导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学组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能力。此外,学组还荣幸邀请到了宁夏的顾青、湖北的曾庆延、重庆的赵敏、河南的赵东卿等多位业内知名专家担任副组长,并吸纳了包括广西黄明汉、河北宋秀君、贵州孙仪亚、美国王明武、青海王青、福建翁景宁、澳大利亚祝枚东等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专家作为专家顾问,共同提升学组的科研和临床协作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提高角膜病防盲能力,爱尔眼科还特别设立了青年学组,吸纳了一批立志于角膜专业的年轻才俊。湖南的李宽舒博士担任组长,北京的刘畅副主任医师、湖北的杨万举博士担任副组长,他们的加入为学组注入了新鲜血液,预示着爱尔眼科在角膜及眼表疾病领域的未来充满希望。

 

李绍伟教授指出,角膜及眼表学组在角膜移植手术的普及、培训、创新,干眼门诊的建立推广、眼库捐献的模式创新、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已经成为了国内角膜病防盲的重要力量。目前,全集团从事角膜眼表疾病治疗的专科医生已超过1000人,这强大的专业团队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新一届角膜及眼表学组和青年学组的成立,爱尔眼科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进取,为角膜及眼表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做出更多贡献,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诚信·315 | 梅州爱尔眼科医院获评“消费者放心单位”

3月15日,在第 41 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梅州爱尔眼科医院参加了由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诚信3•15 广电快乐购”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

活动在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场举办。现场,梅州爱尔眼科医院工作人员不仅对市民眼部健康进行视力基础检查以及提供贴心干眼螨虫检查服务,同时现场进行眼健康科普讲解,提高了大众爱眼护眼的意识和习惯,科学有效保护眼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因视力问题带来的生活不便。

此次活动上,梅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评为“消费者放心单位”,我院用行动诠释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市民消费者提供更安心的保障,也将在大众媒体的见证下,向广大消费者作出“品质保证、诚信保证、维权保证”的放心消费承诺,关爱市民们的眼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