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600度,就不能做近视手术了???

一般来说,超过600度的近视我们称之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除了度数特别高之外,通常还可能伴随有眼轴的增长,从而导致很多眼病的风险增加,比如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等眼病的发病几率都可能增加。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在选择做近视手术的时候也更加谨慎,那么高度近视到底能不能做近视手术呢?

 


 

度近视可以做近视手术吗?

 

高度近视当然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矫正视力,事实上高度近视通过近视手术的方式来矫正视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以目前常见的两种近视手术方式激光类近视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术为例,它们都可以矫正600度以上的近视,其中激光类近视手术可以矫正到1200度的近视,ICL晶体植入术更是可以矫正到1800度的近视及600度的散光。

 

因此,只要是通过术前检查确定没有手术禁忌证的高度近视患者,都是可以通过做近视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来矫正视力的,不需要担心自己是高度近视而有什么不一样。

 


 

什么是ICL晶体植入术?

 

ICL晶体植入术是通过手术将一枚特殊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这枚人工晶体在眼内就像一枚特殊的“隐形眼镜”,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使得焦点可以刚好落在视网膜上来矫正视力。并且它具有可逆性,以后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再次取出人工晶体。另外被植入的人工晶体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也可以长期使用,适应屈光度范围广,会固定在眼内不需要担心会出现位移,也没有异物感,是一种更适合高度近视的手术方式。

 


 

但是需要高度近视患者注意的是,目前不管是哪种近视矫正方式也包括近视手术,都只是矫正视力而不是治愈近视。因此,不管有没有做近视手术,那些由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危险都不会增加也不会降低。即使做了近视手术,也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方严,石一宁,刘耀梅,王云. 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1):17-21

[2]李婷;王铮. 有晶体眼植入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和远视[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忽视这2点,难怪近视度数涨得快

小轩(化名)今年6岁。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视力检查中,发现左右眼裸眼视力分别为4.8、4.7,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常视力应大于或等于4.9。拿着“视力异常,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的结果单,爸爸心想抽空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小轩主要跟着爷爷奶奶,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搁置。等到下一学期的学校视力检查时,发现小轩的近视度数已经到400度了。

 

在门诊,这样因为家长的不重视,导致没能及时发现或控制孩子近视进展的例子很多。尽管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组织视力检查,但总有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检查结果,导致再检查时孩子近视度数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那么,可以如何避免呢?

 


 

1、定期视力检测

 

小朋友的身体发育快,眼部发育和视力变化也很快。这学期检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高枕无忧。中间也可能因为用眼过度,或者用眼姿势不良,导致量变引起质变。

 

建议从3岁开始,每3~6个月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一次视光检查。

 


 

2、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详细了解眼部屈光变化,及时掌握屈光发育情况,建立完善屈光发育档案,对预防和控制近视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通过客观的数据记录,可以及早发现屈光异常情况,如是否存在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弱视等;

 

其次,在正规的视光检查流程中,除了基本的验光之外,医生还会同时检查孩子的眼位、视功能、眼底等,以排查存在斜弱视及其他眼病的可能;

 

再者,通过对数据变化的趋势分析,可以提早发现近视苗头,进而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发展。

 


 

视力检测要重视,健康档案留记录。别让你的小疏忽,变成孩子眼睛的大遗憾。

 

参考文献:

[1]褚仁远,瞿小妹.”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预防近视的基础步骤.”中华眼科杂志 .(2009):577-579.

[2]梅颖.”儿童近视防、控三板斧之屈光发育档案.”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125.

[3]熊瑛.”近视了,怎样控制度数加深?.”家庭医学(新健康) .(2007):22-23.

摘戴隐形眼镜太麻烦?这种可以一直“戴”

说到隐形眼镜,是不少近视的爱美人士的心头好,然而隐形眼镜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摘戴不仅麻烦,还得担心清洁不当、感染病菌。那有没有不用摘戴、能一直使用的隐形眼镜呢?

 

可以一直用的ICL晶体

 

ICL晶体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又名可植入式接触镜,它的原理简单地说:通过手术将一枚与患者近视度数相匹配的晶体放置于眼球内并固定,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植入之后,如果没有其他需要,则可以一直“戴”着,不需要取出。

 

ICL晶体使用体验怎么样?

 

放一个东西到眼内,会不会有排异反应?会不会有异物感?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实际上,ICL晶体由一种含有胶原的晶体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有排异反应,也不会异物感,旁观者看来无法察觉眼内有ICL晶体的存在,具有较舒适的使用体验。

 

ICL晶体可以矫正更大度数范围的近视

 

ICL晶体植入术作为近视手术的一种,具有更大的近视度数矫正范围。很多高度近视的朋友担心,自身度数高,做不了近视手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度数比较高的近视患者,可以考虑ICL晶体植入术。

 

使用门槛仍然是有的

 

虽然ICL晶体具有可长久使用、使用体验舒适、矫正范围大的优势,而且如果有需要也可取出,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ICL晶体植入术。即使是普通隐形眼镜,也有不少人因为眼部条件不适宜而不能戴镜,ICL晶体同样如此,有相对应手术条件要求,手术前,必须经过20项左右的检查,判断能否做近视手术,手术方式能否选择ICL晶体植入术。

 

刘海儿太长会瞎?这可能是真的!

空气刘海,漫画刘海,法式刘海…各种网红刘海你有听过吗?俗话说“剪对刘海,堪比换头”,在tony老师们的眼里,刘海是整体造型的关键,但是刘海太长真的能行吗?为了美,你的眼睛正在承受什么样的潜在危害呢?

 

1.容易造成近视

 

如果刘海长度超过眼睛,在眼前形成遮挡,不论是单侧遮挡或者双侧遮挡,都可能会造成双眼视觉疲劳,特别在儿童青少年阶段,长时间视觉疲劳、视物不清楚、眯眼看东西等,非常容易引起近视或者加深近视度数。如果置之不理,度数增长过快的话,一旦形成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各种并发性眼病,对视力形成恶性循环的影响。

 

2.易引起屈光参差

 

我们双眼看到的物体,经过双眼视网膜分别成像,再经大脑融像之后形成单一图像,而不是分离的物体。如果是“三七分”的刘海,当长刘海遮住一侧眼睛时,容易使某一只眼睛形成近视,当双眼视力相差过大,则会破坏双眼视力的平衡。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有可能因为屈光参差引起弱视和双眼视功能异常,甚至影响到对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判别能力。

 

3.影响用眼卫生

 

我们的眼睛,对睫毛、灰尘等异物一般能耐受,通过眨眼能及时去除。但是过长的刘海,使得头发多频次地与眼球直接接触,造成眼睛发痒有异物感,如果忍不住经常揉眼睛则有可能会造成角膜损害;而如果头发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眼睛,则有可能引起结膜炎等感染;有些人还可能因为刘海上残留的染发剂引起眼睑肿胀、眼痒、眼周皮肤紧张等问题。

 

以上举例的问题,都可能由小问题发展为严重的眼部疾病,其中部分甚至具有致盲风险。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脆弱的眼睛需要我们悉心呵护,在打造各种潮流发型的同时,也要科学控制头发长度哦!

干眼症3大误区,快来避雷!

干眼症,在大家的眼中属实是只“小透明”。混杂在各种复杂眼病的庞大队伍中,它时常没有存在感,甚至,大家对它的误解非常多,这些小误会听起来不算什么,但完全足够影响到干眼症的治疗以及您的生活质量,这些雷,不避不行…

 

“干眼症就是泪水少,点眼药水就行”

 

这样认为的小伙伴,通常是把“干眼”和普通的“眼睛干”搞混了,也没有正确认识我们的泪水,也就是泪液的性质——正常人的健康泪液并不仅仅有水液层,还有脂质层和黏蛋白层,这些成分的异常,或更多因素的混杂失常,都可能引发干眼症。

 

以脂质缺乏型干眼为例:原本睑板腺分泌的“油”分布在水液层的表面,有效减少水液蒸发,当我们睑板腺分泌油脂功能受损,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强,此时,单纯滴眼药水、当下感受到湿润,对治疗并没有多大意义,且不对症的眼药可能破坏脂质层、角结膜细胞等,从而加重病情。

 

“干眼症是常见问题,不非得看医生”

 

首先,干眼症确确实实很常见,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就不大!

 

干眼症早期感受到的眼干、眼痒、眼涩、眼疲劳等,也属于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眼部不适,但对于干眼症来说,感受到这些不适的时候,虽然正常生活暂未受到很大影响,眼部却大概率已经产生了睑板腺功能障碍、结膜炎症等轻度损害。

 

此时,如果任其发展或随意滥用药物,病情非但不能好转,反而可能加剧出现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睑板腺萎缩等。所以应当及时求助医生来进行干眼症的判断和治疗。

 

“干眼症问题并不大,很快就能治愈”

 

很多患者确诊干眼症后,虽然进行了治疗,但对这个病症还是抱着不应该有的“小瞧”态度——这种小毛病,不应该很快就能治好么?

 

事实上,这样说可能更准确一些:如果能有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纠正习惯、治疗病因,尽早地进入治疗阶段,遵照医嘱,一定能缓解甚至治愈。同时,患者要对干眼症有清醒理性认知,有“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因为干眼症哪怕不是不治之症,却也不是即刻治愈的疾病。所以,在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坚持和配合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盘点那些“偷走”你视力的的行为,你中招了吗!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更可怕的是,小爱发现身边知道和了解青光眼的人竟然少之又少,就算有些人知道青光眼的危害,也不以为意,总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青光眼离我们真的不远,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都有可能成为诱发青光眼的因素。

 

那么,青光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又该如何预防呢?

 

青光眼有哪些特殊症状?

除了视力模糊,青光眼的明显症状是眼胀、眼疼、头疼。同时还会出现视疲劳以及虹视现象,虹视现象是指在晚上看灯光会出现一圈圈彩虹一样的现象,这些都是青光眼的典型表现。

 

远视眼会发展成青光眼吗?

远视是诱发青光眼的极高危因素,因为老花眼镜就是一个远视状态,如果老花镜不断更换且度数不断增加时,就要高度怀疑是否为青光眼。另外,一部分人眼轴偏短、眼球偏小,也表现出远视的状态,与青光眼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青光眼?

科学合理地用眼,是保护眼睛重要的方法。同时,我们要保证用眼环境的光照强度,尽量避免长时间在过于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尤其是使用手机。同时用眼需要有时间限制,不要长时间对着电子屏,注意节约用眼。

 

小爱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发现有眼胀眼疼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都戴镜了,还总复查做什么?

我们常说,近视后要科学矫正,无论是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还是通过近视手术矫正都可。那是不是只要戴了眼镜或者做了近视手术就结束了呢?

当然不是!

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眼睛尚处于发育状态,屈光状态还不稳定,并不是配了一副眼镜就万事大吉,定期复查才是整个近视防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做到视力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戴角膜塑形镜要复查些什么

 

复查时间:过夜戴镜后第1天,1周,2周,1个月,前半年每月复查,之后每1~2个月定期复诊。

戴镜第1天至第1周:复查视力,结合角膜地形图数据评估短期内戴镜效果;

戴镜第2周后:除持续追踪戴镜效果外,还需要检查镜片,查看清洁是否到位,有无蛋白沉淀;

戴镜1个月后:做完基础检查及评估,可与医生或者验配师交流戴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谨防操作不当影响戴镜效果;

戴镜3个月后:详细检查眼部屈光状态及塑形效果,检查镜片是否有划痕、破损或沉淀物等; 

后期复查: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近视控制效果,后期应严格遵照医嘱,携带镜片按时到院复查,并注意护理产品开封有效期,做到每3个月更换吸棒、镜盒;

到期更换:在医生严密的观察下,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时间是1~1.5年。过期镜片可能会发生老化,或者产生刮痕、蛋白沉淀,影响戴镜的舒适性及塑形的效果。需尽快到院复查,及时更换新镜片,避免因镜片过度使用影响眼健康。

 

除了严格复查以外,日常注意用眼习惯也很重要。只有将科学的用眼习惯与正确的矫正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近视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