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科普】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

『近视防控误区早知道』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再看电视,你的眼睛还要不要了”

“你都几岁了?!弟弟都比你听话”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

这些话,你是否会经常脱口而出?

 

学会与孩子沟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但在探索和孩子有效沟通方式的过程中

家长们也要切记:

不要从一个“坑”陷入另一个“坑”!

 

以下关于近视防控的误区

看看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

玩积木、弹钢琴

不会对孩子视力产生影响

无论孩子在干什么,只要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同一个东西,都会影响视力。所以家长应注意提醒孩子,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要远眺6米以外距离,休息20秒以上。同时,预防孩子近视记住四个字“一增一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误区二

孩子轻度近视不需要戴眼镜

如果孩子视力不达标,不戴眼镜会产生视物模糊,造成视觉疲劳,会导致近视度数的急剧加深!戴镜后清晰的视力,反而可以促进孩子视力的正常发育。

 

误区三

近视不可以预测

孩子未来会不会近视也说不准

很多家长可能都不知道屈光发育档案,孩子3岁以后,就应该每年带他去专业医疗机构,通过充分了解孩子的用眼习惯、家族遗传等一系列眼部检查,就可以预测到未来近视发生、发展的趋势,提前了解近视风险,提前干预。

在警惕近视防控误区的同时

家长们也可以借助专业力量

为孩子的视力保驾护航

爱尔眼科5P近视防控模式,从“Prevention-预防为先”、“Prediction-科学预测”、“Process-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Platform-平台支撑”、“Parents-家长守护”五个维度为家长和孩子提供近视防控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建立更科学的近视防控认知,助力家长科学防控孩子近视,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

【眼科科普】可导致失明的白内障爱盯上哪些人?

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危害较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失明,那么哪些人属于白内障的高危人群呢?

白内障较常见于老年人

长期日光照射、严重腹泻、影响不良、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等人群都容易发生白内障。但是,白内障较常见的人群仍然是老年人,这一类白内障又被称为老年性白内障。步入中老年后,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甚至可以说,上了年纪,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患白内障,只是白内障的轻重程度不一样,不一定都会影响视力。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程度会逐渐加重,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比例会越来越高,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需要接受治疗。

近视者应避免过度用眼

近视和过度用眼理论上也会影响、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因为近视和过度用眼会使眼内控制晶状体的睫状肌收缩和晶状体膨胀,从而引起眼内对晶状体血供的减弱,血供不足可能导致晶状体的营养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的晶状体物理性变凸和血供不足会引起白内障的早期发生,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度用眼,特别高度近视患者尤应注意规范用眼。

得了青光眼,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得了青光眼,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得了青光眼,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青光眼白内障的关系。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二者关系密切,且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

首先,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诱发青光眼。这是因为随着白内障的发展,患者的晶状体会逐渐膨胀,使房角逐渐变窄甚至关闭,导致房水的流通受阻,造成眼压升高,就会引起青光眼。

就好比河流中的泥沙增多,河道逐渐变窄水流受阻一样。此时一旦水流量增加就会引起决堤,也就是会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

同样,得了青光眼也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原因是,房水能够帮助晶状体新陈代谢,维持它的透明度,是晶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而青光眼患者房水流出受阻后,水流不畅,势必会影响房水的营养成分和晶体的透明度。

总体来说,由于二者相互影响,青光眼并不是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甚至有些青光眼还需要通过白内障手术去治疗。

那么手术的类型有哪些?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一起听听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刘学群的专业解答。

【科普】 眼睛胀痛是不是就是得了青光眼?

眼睛胀痛是不是就是得了青光眼?

大家都知道眼痛眼胀是青光眼的一种前期征兆,那么眼睛胀痛是不是就是得了青光眼呢?青光眼引起的眼胀眼痛又是什么因素呢?

其实,青光眼患者出现眼胀眼痛大部分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的,这一症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闭角型、开角型、继发性)。但出现眼胀眼痛并不一定全都是青光眼导致的,比如高眼压症患者由于眼压升高也会出现这一症状,一些视疲劳、干眼症患者往往也会出现眼胀痛。

那我们应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青光眼呢?

让我们一起听听眼科专家怎么说!

【科普】家长小心,孩子频繁眨眼可能是这个病!

【科普】家长小心,孩子频繁眨眼可能是这个病!

随着近年来视频终端的普及,以及大量网课,加上全球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原因,让儿童也逐渐成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之一。

除了出现眼干、畏光、眼胀、视力模糊等症状外,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诱发角膜穿孔、眼部感染和视力改变等并发症。

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弱、检查配合度低,加上家长对儿童干眼症认知的不足,都是导致家长容易忽视孩子患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孩子患上干眼症有哪些表现?

孩子得了干眼症该怎么治疗?

用眼时间过长

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来听听长沙爱尔眼科角膜及眼表病专科主任

李宽舒博士怎么说~

关于儿童干眼,其实重要的还是预防

首先,需保持合理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看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如需使用,应保证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同时要多眨眼,促进泪液分泌。

第二,加强户外运动,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不仅可改善和预防干眼症状,也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和近视度数增长。

第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第四,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的营养均衡摄入,减少零食和含糖饮料。

你经历过这种可怕的“一过性失明”么?

加班到深夜,眼睛突然看不见!?

 

凌晨1点了,30多岁的小王仍在伏案加班,这一堆表格终于整理完毕可以发送给老板了,突然就在打开邮箱那一刹那,眼睛突然看不见了……伸手不见五指!不是停电……

小王正在经历的就是“一过性视力丧失”!

 

什么是一过性视力下降或丧失?

临床上指视力下降或丧失,但24小时内(通常在1小时内)恢复正常的眼病症状。

 

哪些情况会导致一过性视力下降或丧失呢?

1、视盘水肿:通常双眼出现,持续数秒钟

眼睛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学仪器,将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然后由视网膜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而视盘就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如果把视觉神经纤维比作电线的话,相当于电线是从视盘穿出的,而如果视盘水肿,就会出现线路障碍,导致“停电”。

2、一过性缺血发作:通常单眼出现,持续数分钟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双眼),体位性低血压,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过度疲劳

4、其他原因:即将发生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血压突然变化、急性眶压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爱尔眼科提醒您,一旦出现眼部的 “一过性视力下降或丧失”症状,千万不能忽视,请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确认病因,以防贻误病情导致无法逆转的视力下降而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