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几滴药,就能将蒸蛋清变成生蛋清,你信么

 

铛铛铛,上课啦!

今天让我们回忆一下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常识!大家是否有过蒸蛋清的经历呢,那小编有两个问题咨询一下:

 

问题:

1、 将蛋清打入蒸碗中,在加入食盐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有类似棉花糖的白色絮状物产生,随后在加水的过程中,这种絮状物又再次消失。为什么?

2、 现在把蒸碗放进锅内蒸10分钟左右,你就可以看到一碗超级水嫩的蒸蛋清了。那现在,请问一个问题?你能通过在这碗蒸蛋清里加入水或其他什么东西,能再次让这碗蒸蛋清变成生蛋清么?

 

好,揭晓答案的时间到了!这里隐藏了一个小小的化学原理: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蛋白质的盐析

 

鸡蛋清中加入食盐后,蛋白质胶粒的溶解度降低,白色絮状物就是析出的蛋白质。该过程可逆,蛋白质并未发生变性,所以加水后白色絮状物可溶解,而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蛋白质的变性

 

鸡蛋清经过高温加热之后,在高热作用下会凝结,并且凝结后不能在再重新溶解,这种变化叫做蛋白质的变性。该过程不可逆,所以即使再加入水或其他物质,这碗蒸蛋清再也回不到生蛋清的状态了。

 

这个原理我们都明白了是么?那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通过滴几滴药或其他物质,就能使蒸蛋清变成生蛋清,你会相信么?当然不信,当蒸蛋清变成生蛋清的时候,你能获得生蛋清唯一方法是再拿一个生鸡蛋。

 

但这个道理放在其他地方,我们能清楚地辨别真相么?

 

众所周知,人体对外界的感知90%来源于视觉。眼睛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学仪器,将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然后由视网膜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然而,其中的晶状体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在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晶状体纤维发生变性,使晶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从而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受损甚至致盲,此类疾病即临床上所说的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另外紫外线长期过量照射、遗传因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眼内炎症、眼外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易诱发白内障。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好比一个透明的袋子,正常情况下晶状体纤维就像生鸡蛋清,晶状体纤维变性就像生蛋清蒸过而变性导致透明度降低一样,晶状体因此混浊而使视力受损。

 

那么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滴几滴药,就能将蒸蛋清变成生蛋清,将混浊的晶状体变回透明,你信么?当然不信,当蒸蛋清变成生蛋清的时候,你能获得生蛋清唯一方法是再拿一个生鸡蛋。

 

所以,迄今为止,手术是白内障治疗的唯一确切有效方法。

 

白内障药物治疗有效么?

 

作为全球首位的致盲病因,白内障备受关注,在中国防盲致盲网的网站上,防盲科普版块专门针对白内障进行了一个详尽的科普:

 

 

中国防盲致盲网关于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效果做出了权威的解释,并且对于延误治疗的后果也做了确切的阐述:

 

 

爱尔眼科提醒您,治疗白内障,请明确辨别,以防花了冤枉钱,又耽误治疗。

有没有冬季戴口罩眼镜不起雾的办法?

 

戴眼镜的你一定有这样的苦恼,无论是开车、公交车上、地铁上、吃饭…冬季一到封闭且室内温差大的空间,眼镜立马蒙上雾气,就像被蒙住了双眼,上网搜罗”镜片防雾小妙招”,用肥皂水清洗镜片、防雾神器喷镜片等等,但这些防雾妙招”治标不治本“,该起雾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雾蒙蒙。那么有什么办法免除这样的困扰呢?

 

戴口罩眼镜不起雾的办法有这个

 

想戴口罩时不被眼镜上的雾气困扰,不妨直接通过近视手术摘掉眼镜。近视手术指通过手术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角膜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角膜激光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在角膜上进行的激光类手术,而晶体植入手术是在眼睛内植入永久的“隐形眼镜”,相对而言,它的可矫正度数范围更广,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

 

近视手术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部分人群贸然接受近视手术,甚至会带来较高的眼健康风险。做近视手术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患者本身要有摘镜的愿望并且了解手术的局限性;

 年龄≥18周岁;

 两年内屈光状态比较稳定(每年屈光度变化≤0.5D);

 眼部没有功能性和器质性眼病等。

 

除此之外,近视手术还有一定的禁忌证。至于自己到底能否做近视手术,到底哪种类型的手术更适合自己?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进行术前检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详细的检查结果给出合适近视矫正方案。

 

参考文献:

[1]黎晓新,王宁利.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50-559

[2]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孩子视力不正常,一定是近视吗?

 

孩子看不见黑板是不是近视了?

吃什么可以让近视快速恢复吗?

上学期视力还有1.0,现在怎么突然就只有0.5了?

看不清就要戴眼镜吗?

……

 

在家长和医生的沟通中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近视存在错误的认知

这将对孩子的近视防控造成很大的影响

 

孩子视力不到1.0就一定是近视?

孩子视力的正常值标准不同于成人,一般情况下,要到6岁左右时,视力发育才能接近完成,大部分可达到1.0。另外孩子的视力发育是否正常,也不是单单由一个简单的视力表测试能够决定的,还需要根据很多数据来综合判断,也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眼部疾病。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还是要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视力。

 

是不是只要看不清就要戴眼镜?

导致孩子看不清的原因,不止有近视,假性近视、散光、中高度远视或者一些小儿眼病,都有可能影响视力,出现视物不清。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尽快前往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确诊是近视再配镜矫正。

 

远离致盲性眼病,这10点是关键!

 

糖尿病足、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时刻关心的。但大多数糖友并不清楚,糖尿病还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常见性致盲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病变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但是随着病程的发展,继而会出现视力轻度下降,视物模糊,直至完全失明。患上糖尿病的任何人,都容易发生病变。并且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且,即便是血糖控制良好,也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但谨记和做到这10点,可以延缓病变的发展,保护视力。

 

首先要做好3个控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其次做到3个禁忌,戒烟、戒酒、戒大吃大喝;

更重要的是1个检查,一经发现糖尿病,应马上检查眼底;

还需要做到3个及时治疗,及时药物治疗(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抗VEGF药物),及时激光治疗、及时手术治疗。

 

有糖尿病就做不了白内障手术吗?

 

糖尿病对我们的眼睛有哪些危害?

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攀升,而患上糖尿病时间长了则会引发多系统损伤,对眼睛来说,长期高血糖将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也就是糖网病,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机会也明显增高。

 

患有糖尿病可以做白内障手术吗?

糖尿病引起的血糖过高属于白内障手术的禁忌证。糖尿病患者如需要做白内障手术,在术前要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按医嘱合理用药,将餐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8.3mmol/L 以下,即达到手术标准,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高血糖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所以在白内障术后糖尿病患者依然要严格控制血糖在标准范围内。其次就是遵医嘱按时去医院做复查,一是检查手术效果及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二是检查因糖尿病而变得脆弱的眼底的情况。

 

孩子斜视怎么办?

 

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位于儿童眼病患病率的第三位,仅次于屈光不正及弱视。斜视不仅影响孩子视力的发育、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同时也影响孩子的外观。

 

孩子斜视了应该怎么办?

如何科学治疗斜视?

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

 

什么是斜视?<<

斜视是指眼位不正,即俗称的“对眼”就是斜视的一种类型,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聚焦物体。简单来说,就是眼睛看东西的时候眼轴不平行了,一只眼睛在往前看,另外一只眼睛发生了偏斜。

 

斜视的危害有哪些?<<

 外观异常影响心理健康:斜视患者心理健康蒙上阴影,造成其孤僻、自卑的心理,据调查,大多数斜视患者容易自卑,并且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

◆ 影响脊柱的骨骼发育:有些斜视患者,由于眼肌麻痹,常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情况,如不及早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的骨骼发育畸形、面部的不对称等情况。

◆ 视觉功能受到损害,引发弱视:斜视的患者大部分都易形成弱视,更重要的是,患者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从事专业会受限制,例如:驾驶、绘图等精细工作。

 

斜视怎么治疗?<<

◆ 手术疗法:是以手术的方法矫正,常用的方法是调整眼外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

◆ 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调节性内斜视可以通过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进行矫正。

 

不管是通过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治疗斜视的方法就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定期复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预防吗?

 

“只要血糖控制好了就没问题”

“只要其他的指标都正常就行了”

 

由于早期无症状,长期以来,大部分糖友只关注糖尿病足和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殊不知,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尤其是以糖网为代表的眼部并发症经常被轻视甚至忽视。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平稳,其他指标均正常,也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一旦发现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越大。